Tags
buy tea, Drink, 酶納反應對身體的影響, 茶葉, 品質, Oolong, Taiwan Tea Competition, Tea quality, 喝茶的方式, 喝茶的樂趣
31 Saturday May 2014
Posted Chinese, 製茶技術, 辦別茶葉品, Tea Quality, 品茶;口感的訓練
inTags
buy tea, Drink, 酶納反應對身體的影響, 茶葉, 品質, Oolong, Taiwan Tea Competition, Tea quality, 喝茶的方式, 喝茶的樂趣
30 Wednesday Apr 2014
Posted Chinese, 茶葉的歷史, 製茶技術, 辦別茶葉品, Furniture Design, Interior Design, Tea Competition, Tea Quality, Tea Shop Design, 品茶;口感的訓練
inTags
buy tea, Drink, 茶葉, 品質, Oolong, Taiwan, Taiwan Tea Competition, Tea, Tea quality, 台灣茶產地介紹, 喝茶的樂趣
阿里山產茶區座落於北回歸線南北兩側,海拔高度由1200公尺至1600公尺以上,除了有高山茶的茶韻味外,這樣的條件 “北回歸線南北兩側” 讓阿里山茶 有了其他茶區沒有的獨特味道。
北回歸線北側 : 山區常有濃霧,猶其是午後兩三點後高山霧氣籠罩,導致茶葉成長緩慢,葉片生長厚實、芽心呈紫色。茶葉酯質含量高、葉脈肥厚,入口茶湯溫柔滑順香氣清雅,猶如阿里山的少女一般神秘、迷人!
座落於北回歸線南側: 陽光充足,茶區氣候與施用有機肥料,製成的烏龍茶帶油光、圓潤、緊實,茶湯入口茶湯渾厚有力,好像阿里山的青年般熱情、強壯!
同一個產區座落的茶區影響茶葉香氣變化除了,陽光、溼度、我想是最主要的是喝茶的人是否有細細的品味,親愛的茶友們您喜歡哪一種阿里山茶呢?
29 Tuesday Apr 2014
Posted Chinese, 茶葉的歷史, 製茶技術, 辦別茶葉品, Furniture Design, Interior Design, Tea Competition, Tea Quality
in“包種茶”名稱的由來,相傳于距今150餘年前,大陸福建省泉州府安溪縣茶農仿武夷茶的制造法,將每一株或相同的茶葉分別制造,再將制好的茶葉,每四兩裝成一包,每包用福建所產的毛邊紙二張,內外相襯包成長方形的四方包,包外再蓋上茶葉名稱及行號印章,稱之為”包種”或”包種茶”
包種茶外觀似條索狀,色澤翠綠,水色蜜綠鮮豔帶黃金,注重香氣!這種高香味的茶,具有香、濃、醇、韻的特色,由茶杯看茶湯時茶的上方好像有一層油光,固有“凝脂香”的雅號。
包種茶屬輕發酵茶類,外觀呈條索狀,色澤墨綠。與綠茶不發酵清幽的香氣不同的包種茶, 就是在製茶時茶的鮮葉經過輕氧化與發酵,
外觀呈條索狀,色澤墨綠。
包種茶的加工,必須小心翼翼,接觸茶葉時動作輕柔,攪拌茶葉時也一樣要細心呵護,包種茶未經團揉是最不會破壞茶葉葉面與香氣的一種製茶工藝喔!
15 Tuesday Apr 2014
Tags
buy tea, 球型茶, Drink, forever spring, Taiwan, Taiwan Tea Competition, Tea, Tea quality, 台灣特有, 台灣茶, 四季春, 清茶
08 Saturday Feb 2014
Posted Chinese, 辦別茶葉品, Tea Quality
in06 Thursday Feb 2014
Tags
綠茶名稱由來,是指茶葉的製造方式,為了不讓茶葉氧化(含水量減低),從茶園栽採下來的茶葉直接以高溫或冷凍殺青阻止茶葉的生葉化學變化。
綠茶可分下列幾道工法:(1)採茶(2)殺青(3)捻柔(4)乾燥(5)檢枝(6)復焙。
(1)採茶
茶菁的選擇:綠茶茶菁以茶芽或小開面的茶菁的品質為最佳。
(2)殺青
殺青的作用:利用高溫減少含水量,和阻止茶葉多元分酵素氧化;殺青的方式可分為蒸青法,炒青法,冷凍乾燥法。
(3)捻揉
捻揉的作用:利用熱氣與水份讓茶葉由主脈形成長條型捲曲狀,增加茶湯滋味。
(4)乾燥
乾燥的目的:使茶葉含水量減低,阻止茶葉酶化作用維持茶葉品質。
乾燥的方式:高溫乾燥,冷凍乾燥。
(5)檢枝
檢枝的目的:去除影響茶葉品質的老葉與茶枝;分手工揀枝茶葉與機械揀枝茶葉。
手工揀枝茶葉的效率差,茶葉毛茶曝落空氣時間長。
近早期機械檢枝機器,效率比手工揀茶好但耗損率高,不適合手工摘採的茶。
新型機械檢枝機 | ||||||
![]() |
||||||
![]() |
||||||
|
||||||
![]() |
||||||
|
||||||
(6)複焙:去除茶葉存放過程或因揀枝茶葉接觸空氣所產生的水份,使茶葉的品質能穩定利於儲存。
20 Monday Jan 2014
《易·繫辭上》:形而上者謂之道 形而下者謂之器
泡茶的趣味是什麼? 有人喜歡三五好友一起論茶較茶, 看看誰的茶大家最喜歡, 哪一種茶最香? 哪一種茶最甘醇?或是享受當下茶帶來的寧靜;將茶與生活融合。形而下:茶是工作,聚會,或是單純當健康的綠色飲料的選項之一,形而上:透過泡茶喝茶的過程讓心:感受情緒的放鬆,內在的平靜 進而產生安定的能量, 正面面對自己的喜悅或困惑….。
美是甚麼?是形而上學?抑或形而下(器)用?
我們先介紹茶葉沖泡的方式較為普遍的幾種方式, 下回我們會用另一種角度介紹茶帶給我們其他的面相
(1)10ct/2g 水150cc-180cc
喝到一半可再加水調整濃度!好茶是不用擔心茶湯浸泡後的苦澀度。
(2)蓋杯:茶葉40g/8g(1)50秒(2)30秒(3)40秒(4)60秒(5)80秒(6)2分,等一下!別急著把泡過的茶倒掉還可以將茶浸泡著,想喝時對水飲用喔!
(3)茶壺:茶葉40g/8g(1)50秒(2)30秒(3)40秒(4)60秒(5)80秒(6)2分.
(4)茶碗:茶葉40g/8g(1)50秒(2)30秒(3)40秒(4)60秒(5)80秒(6)2分.
13 Monday Jan 2014
Tags
11 Saturday Jan 2014
您知道嗎?茶葉到了中國的唐代已經是非常普遍的飲料,在唐朝大部分都是蒸青糰餅茶,少量是散茶。唐朝發明蒸菁技術,先將生葉蒸菁,抑制酵素活性,停止酵素作用,再搗製成團茶,力求保持茶葉的生鮮滋味.唐代茶葉製造法對現在的我們有概要的影響。
(1)採茶:茶葉的採摘約在二、三月間,若遇雨天或晴時多雲的陰天都不採,一定等到晴天才可摘採,茶芽的選擇,以茶樹上端長得挺拔的嫩葉為佳。
(2)蒸茶:摘採回來的鮮葉放在木製或瓦製的甑牛(蒸籠)甑又放在釜上,釜中加水置於鼉上,蒸籠內擺放一層竹皮做成的箄,茶菁平攤其上;蒸熟後將箄取出。
(3)搗茶:蒸熟茶菁趁其未涼前,儘速放入杵臼中搗爛,搗得愈細愈好,之後將茶泥倒入茶模,模一般為鐵製,木模則較不常用,模子有圓、方或花形,因此團茶的形狀有很多種。
(4)拍茶:茶模下置檐布(檐是褶文很細,表面光滑的綢布)檐下放石承(受臺),承一半埋入土中,使模固定而不滑動。茶泥傾入模後須加以拍擊,使其結構緊密堅實不留有縫隙,等茶完全凝固,拉起檐布即可輕易取出,然後更換下一批凝固的團茶,水份並未乾燥,先置庄莉(竹簍)上透乾。
(5)焙茶:團茶水份若未乾,易發霉敗壞,難以存藏故須焙乾以利收藏。掠乾後的團茶,先用棨(錐刀)挖洞,再用竹撲將已乾的茶穴打通,最後用一根細竹棒將一塊塊的團茶串起來,放在棚(木架)上焙乾。焙爐掘地二尺深,寬二尺半,長一丈,上有低牆。焙茶的木架高一尺,分上、下二棚,半乾的團茶放在下棚,全乾燥後則移到上棚。
(6)穿茶:焙乾的團茶分斤兩貫串,如中國古代的銅錢中有圓孔或方孔,用線貫穿成串,以便貯蓄或攜帶,團茶因中間有孔穴,所以可穿成一串,方便運銷。江東削竹穿茶,陜西則縫合榖皮來穿茶。江東將一斤的團茶穿成一串為「上穿」,半斤為「中穿」,四、五兩為「小穿」,陜西則以一百二十片團茶為「上穿」,八十片為「中穿」,五十片為「小穿」。
(7)藏茶:團茶的貯藏是件重要的工作,若收藏不當則茶味將大受影響。育器是用來貯茶的工具,它以竹片編成,四周並糊上紙,中間設有埋藏熱灰的裝置,可常保溫熱,在梅雨季節時可燃燒加溫,防止濕氣霉壞團茶。
08 Wednesday Jan 2014
諾貝爾得主JOHN ECCLES爵士,他主張動物和人類都擁有(純意識): 一邊是語言,思想,及其他, 只有人類才有認知的能力;達爾文主義釋演化的天擇理論,也就是演化選擇單位(基因)與演化機制(天擇)。也統合了許多生物學的分支,例如遺傳學、細胞學、系統分類學、植物學與古生物學等等。
在我小時候家中製茶時,長輩也不斷的叮嚀我們,茶葉(生葉)是活的千萬不能讓他死掉,所以在日光萎凋
室內發酵
或是其他的步驟,我們都是小心翼翼,深怕破壞茶葉的細胞與消失茶葉的鮮活度。
茶葉的製作是一門非常有趣的科學印證,它的活性,會隨著不同的茶區,緯度和製茶廠設備,植物的本能會演變千變萬化的面貌,人類的思想,智慧,習慣與文化,又會讓茶葉的製作變成一們有趣的科學應證,所以也演變了各式各樣的茶葉文化;茶是天.地.人蘊育出的精靈,它的生命力不只是在茶樹的枝芽上,也同時展現在我們品飲的當下:唇齒間的舞動,隨順餘韻的綿延,經由茶湯您能感受到了嗎? 貼近內心的平靜.活在當下的喜悅。